台灣網路講堂:史諾登事件十週年,我們仍在找尋隱私與安全之平衡點

台灣網路講堂:史諾登事件十週年,我們仍在找尋隱私與安全之平衡點

活動背景

史諾登在2013年公開大批美國國安局機密文件,揭露美國政府長期廣泛監控他國及本國政治領袖乃至平民百姓,引發全球關注。他所揭露的文件產生了巨大且持久的影響力,不只是讓全球重新檢視全面監控和資料隱私間的關係,也加速了加密技術的使用。

在網際網路生態系統中,技術社群因史諾登事件開始強化並推動各種加密協定。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於2014年發布RFC7258,主張「侵入是監控是一種攻擊」。Let’s Encrypt在2015開始發放免費憑證,鼓勵網站採用加密協定。以此為始,各種保護DNS訊務、網路瀏覽紀錄、電子郵件內容隱私的加密技術快速進展,「保護個人隱私」,至少以技術而言,成為對基本網路服務的基本期待。

然而,保護個人隱私的努力從來不缺乏反制力量。除了「監控資本主義」的商業力量,國家政府始終以保護人民安全為名,主張檢視加密內容的權力。即將正式成為法律的英國線上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Bill)要求科技公司,包括社群媒體平臺及端對端加密通訊軟體,監控掃描自家平臺以即時發現並向執法單位通報兒少性虐待內容。另一方面,歐盟也正在考慮制訂類似法案。

誠如最近一篇回顧史諾登事件後10年的IETF 草稿所言,即使是人權也可能互相衝突,保護了一種就只能犧牲另一種。如何在法制、市場、網路集中化等各種壓力下,仍維持隱私與安全之間的平衡,是需要齊聚政府、企業、公民社會和技術社群等利害關係方討論的經典議題。

時間及地點

時間:2023年09月20日(三) , 14:00-16:00

地點:IEAT國際會議中心11樓第一會議室/Webex會議室
****本活動採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

議程

14:00-14:05  活動介紹
14:05-15:45  焦點座談

  • 主持人-熊誦梅 合夥律師(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
  • 與談人-
    • 李欣穎 執行長 (開放文化基金會)
    • 林昕璇 助理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
    • 紀博文 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 黃禎慶 股長(內政部警政署 刑事警察局科技研發科 )
      (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15:45-16:00  現場問答

相關影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