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熱潮帶來的問題

宣傳5G的人很少提供技術細節,現在5G的技術規範和選項有很多,但對於5G的本質概念卻沒有提供清晰的定義,像是為什麼要放棄有線電纜才能使用5G呢?因此,這種缺乏定義的現象讓人懷疑那些大力宣傳5G的人是否真正了解這種技術。同時,缺乏定義也讓這些人可以通過誇大其辭來宣傳5G,而不必考慮科學和工程的限制。作者提及他解釋5G問題的困難之處。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5G的流量和低延遲確實聽起來非常有吸引力,而且這些聲稱似乎也有一些真實性。這些聲稱容易被人們當作5G技術的優點,但實際上5G技術的問題可能比想像中要複雜的多。傳統的電話系統中,每一條電話線路都需要有一根專門的電纜,無論是否在使用,這意味著當你使用電話時,就會獨占這條電纜,而其他人則無法使用。但當你打到最近的中央交換機時,情況會有所改善,因為電話可以分配到任何可用的電纜線對上,更多人可以同時使用電話,但是通訊頻寬仍然有限,且電話通話非常昂貴,因為事實上,在通話期間即使你什麼也沒有說,也是租用了一根專用電纜。

隨著VoIP技術在1990年代的出現,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現在,所有的通話都可以在不需要專用設施的情況下處理。同一條銅線現在可以同時處理多個通話,不再需要為每個通話分配專用線路,因此資源稀缺性的問題也不再存在。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電話通話現在成為了應用程式,它們所創造的價值不再用於支持通訊網路的建設。換句話說,傳統電信業務中的主要客戶不再需要透過傳統的電信網路來進行通話,而是使用VoIP等網際網路技術,因此不再付費給傳統電信公司。所以各電信公司開始競相尋找新的租戶——需要使用專屬設施的租戶,更明確地說,是需要「只有網路供應商控制整個傳輸路徑才能達成」低延遲保證的租戶。其中的一個例子是遠端手術和駕駛控制,另一個例子是Facebook花費(或者說 Meta)數十億美元的即時遠端視訊遊戲。

5G強調無線網路技術,認為有線或光纖連接已經過時,因為現在已經不需要為每個通話建立專用的有線或光纖連接。但是行動網路仍然堅持使用舊的模式,所有通話使用共同的數據網路上的VoIP技術。這就像有線電話公司在寬頻收費的時期,虛擬電話線仍然按照需要專用電線的定價。作者認為,雖然現在的通訊技術已經可以使用共用的網路來傳送通話,但是在行動通訊領域,仍然存在著過去使用專用網路的習慣,且仍然按照過去的經濟模式來收費,讓通訊成本變得較高。作者認為這是因為我們仍然沒有徹底地從過去的模式中脫離出來,重新思考通訊技術的前提,才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作者認為雖然行動網路的承載量可能沒有那麼不足,但是連接到網路的設備數量越來越多,這些設備通常使用本地連接,並且使用 Wi-Fi 取得良好的服務。也就是說,需要提供更多的無線網路承載量,而MIMO 技術可以大幅增加承載量,也可以透過大規模應用 MIMO 技術來共享設施。作者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最實際的選擇,增加承載量很容易,只需購買更多的 Wi-Fi 數據量,而不需要租用共享基地台所需的複雜性和永無止盡的成本。

關於MIMO技術和對5G的誤解,以及現行市場中的問題。作者指出,MIMO技術本身與5G並無必然的關聯,但研究者們將其宣傳為5G的相關研究,這樣做會誤導制定公共政策的人們。此外,作者還提到,如果在正常市場情況下,核心租戶離開後,留下的租戶的成本會增加100倍。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傳統電信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過時,不再符合現今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傳統電信公司繼續使用過時的商業模式,讓政府和公眾需補貼以支持其經營,這種商業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代通訊行業。作者提出的替代方案是建立一個公共封包基礎設施,以便利用VoIP帶來的豐富資源。

關於5G的應用,作者認為現有的5G應用都缺乏實際意義。你也無法保證能夠應對所有不可抗力因素以外失效的可能。因此,我們需要可以處理延遲的保證。雖然在語音通話中中斷是可以容忍的,人們可以接受間斷,但是對於需要低延遲且需要高度彈性的應用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然而,火星探測器已經證明,即使有兩個小時的延遲,我們也知道如何進行遠端控制。

作者認為,人們會被5G吸引,是因為它符合「增量改進即進步」(progress as incremental improvement )這樣的簡化進步觀念。然而,真正的改變應該是基於發現而非單純的「更快、更好、更便宜」。

電信行業之所以專注於發展無線通訊技術,這是因為無線通訊是電信行業最後可發掘的市場,類似於過去電信業者因應語音業務受到威脅,而將現有的技術重新包裝為ADSL推銷互動電視,然而失敗之後又將其重新包裝為需要租用專線的DSL網路服務。作者認為,那些實施新協議和服務的人已經看透了這點,並且指出使用共用的網際網路可免費使用,為何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使用5G。電話使用者沒有區別使用有5G和沒有5G的電話之間的差異。此外,作者還提到,一些點對點的MIMO連接被標榜為5G家庭網際網路,但其實只是對MIMO的品牌推廣,並且與使用電纜一樣,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本文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TWNIC立場

相關連結:Bob Frankston(2023). The Problem Of 5G Hype. CircleID

檢自:https://circleid.com/posts/20230414-the-problem-of-5g-hype (Apr. 24, 2023)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