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IC文摘 — 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

本APNIC文摘原標題為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the time (for the Internet at least),由George Michaelson撰文。

2022年發生了意料之外、可能改變消費網際網路接取版圖的事件:低地球軌道衛星(Low Earth Orbit,LEO)網路。Starlink展現了只要消費者想要,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享有高品質的快速連網(只要符合限制條件)。

George Michaelson目前位於都會區的家裡使用光纖到府(fibre-to-the-home,FTTH)網路,連線品質極佳,高速且穩定。但都會區30分鐘車程外的區域可能就無法享有同樣品質的網路。以澳洲而言,部分原因的確來自澳洲的國家網路策略,但Michaelson認為全球,尤其在亞太地區,都有類似的情形:基於消費者人口,唯有在都會區才值得投資建設高速網路。一旦出了大城市,越往鄉下,高速網路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距離等於成本

距離等於成本:架設光纖的成本、網路交換器成本,還有維運成本。非都會區的消費者若不想在網路上花大錢,就只能屈就較慢的網路。這對許多擁有大量鄉村人口的亞洲國家是個大問題,雖然網路建設在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清單上名列前茅,但不太可能高過道路、醫院、電力、房屋或公共衛生建設。而且前者中有些(如電力)更是高速網路的基礎。

低軌衛星

低地球軌道衛星(又稱低軌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利用同樣的基礎技術:太陽能、火箭發射、使用短波無線電傳送高速訊號。LEO與GEO與地表的距離造就訊號傳送速度的差別:GEO的訊號至少會延遲半秒,而LEO由於離地面更近,可以將延遲減少到40或180毫秒。

40毫秒

在ADSL固網的年代,澳洲網路標準延遲就是差不多40毫秒,以影像和聲音傳輸而言,等於較GEO的半秒縮短9成的明顯體感延遲,整體上是非常穩定且可接受的速度。

Geoff Huston在APNIC Labs下的觀測顯示Starlink雖然可能較光纖家用網路慢,但連線品質穩定,不會有信號跳動或干擾(jitter)的狀況。

成本

LEO必須利用火箭把衛星發射至天空。Starlink使用SpaceX的可回收火箭一次發射多個LEO,大幅節省衛星發射成本。此舉意義重大,因為LEO必須群集繞空以提供服務。消費者並不是只連接一個衛星,而是在多個繞空群集衛星中跳來跳去。這也是另一筆成本,但Starlink利用安裝衛星資訊的智慧天線解決了此問題。

GEO利用大型的碟狀天線降低此類成本,但頻寬也將因此受限。相較之下,只要用戶之間距離夠遠到不會互搶同一顆衛星的訊號,LEO群集可提供的頻寬明顯更高。

LEO的傳輸成本仍高於地面通訊,後者在鄉村地區的售價比都市高兩到三倍,但速度和延遲其實和LEO相差不大。

技術轉型

誠如4G和5G為受固網速限所苦,其他替代選項又過於昂貴的用戶帶來放棄有線網路的機會,對偏鄉使用者而言,LEO在服務品質上不輸來自都市的光纖,又無需仰賴地面實體建設和穩定電力,以同樣的成本可讓更多人連網。

就像從撥接到固網、從固網到光纖,以及同期間3G、4G、5G的技術轉型,LEO也只是轉型的一環。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大幅降低於鄉村人口分散的廣大地區提供網路服務的成本,基礎建設的人均成本也因此降低。

就像過去開發中國家跳過已開發國家電路轉換至網路的歷程,直接進入3G網路時代一樣,LEO網際網路服務的低人均建置成本,很可能讓它在同樣的地區快速起飛。如此一來,國家公帑就能花在道路、公共衛生和電力等更具實質利益的基礎建設上。

普及LEO可能的副作用,是前國營壟斷電信公司的傳統盈利模式,以及利用IP地理位置執行智財權保護等網路內容管理的做法,必須因此改變。雖然消費者和顧客沒變,但提供服務的單位從國內實體變成境外公司。這樣的改變,很可能導致目前仍難以具體掌握的其他網路治理衝擊。

本文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TWNIC立場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與亞太網路資訊中心(APNIC)合作,定期精選APNIC Blog文章翻譯摘要,提供中心部落格讀者了解目前亞太地區網路發展之最新趨勢。原文標題為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the time (for the Internet at least)

圖片來源: APNIC Blog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