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隱私有價

美國智庫「科技政策研究所」在2020年時,曾以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德國及美國等國家民眾為對象,調查單一企業每月若支付其多少金額,受訪者才會願意揭露個資?雖然調查結果的具體金額因國家及個資類別而異,但平均金額卻是低到驚人的10美元(或每年120美元)。

儘管如此,多數人並不知道其實他們已經自願分享了許多資料,更別說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給出去的資料,其中無法避免的一個原因便是使用網路,社群平臺及搜尋引擎可以在一天之內增加數十億個為了「優化」體驗而自願分享個資的用戶。

部分政府及企業開始認知到隱私是有價的,並著手開發解決方案,他們回應公眾的呼籲,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及適法性要求,以改善資料保護與安全。也有越來越多政府及企業認知到量測並量化資料隱私及保護之風險的重要性,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巴西的Marco Civil,以及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CCPA)等都證明了這一點。這麼做不僅有助於避免違法所須付出的高昂代價、維護良好的聲譽,同時確保可遵守基本法律及規範;另一方面,民眾也會開始思考是否值得以個人隱私去交換網路設備暫時的便利性。

民眾具備保護個人隱私的觀念最為重要,減少隱私洩漏的方法之一是保持「數位距離」(digital distancing),包括:使用無log的VPN服務、Tor或是其他免費或開源軟體,啟用匿名通信,以隱藏使用者位置,避免侵入性網路監控。加密電子郵件亦不可缺少,監管應用程式權限、安裝廣告攔截器,以及完全避免使用社群媒體,都是加強網路隱私及減少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的常見策略。

安裝網路安全軟體只是一個開始,隱私增強(privacy amplification)及管理歸因(managed attribution)技術亦有助於強化資料保護。在網路監控及違法行為持續發生的時代,企業與用戶兩端皆需做好資安防護,揭露最小化及隱私最大化,是資料保護的核心價值主張。

相關連結:

Robert Muggah (2021). Digital privacy comes at a price. Here’s how to protect it. World Economic Forum.

檢自: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1/09/how-to-protect-digital-privacy/ (Sep. 17 , 202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