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報名:「演算法下的超級外送員」座談會

活動訊息
日期:2024年9月30日(一)下午14:00-16:00
地點:IEAT會議中心 3樓第2會議室(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50號,近捷運行天宮站4號出口)
※本活動將同步線上直播,欲線上參與者亦須填寫報名資訊,線上參與連結將於會議前1個工作日以Email寄送。

活動背景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張冬方曾用「自由和枷鎖」來形容網路零工經濟中,受演算法控制的一群工作者提供勞務服務之困境;在描述韓國網路平臺工作者故事的《滿意的話,請給我五顆星!》書籍中,作者形容平臺的星級評價制度是業者為掌握所謂自由工作者的外包勞工,所創造出來的「人造星星」,而華麗的星星下,勞工反而一點都不起眼。紀錄片《The Gig Is Up 》的中文片名中,更用了 App 奴役制度來形容零工經濟。

最常被討論的零工經濟問題包括平臺對傳統勞資關係與義務之規避,以及業者單方面調整報酬機制導致對零工勞動者的剝削等;而近期受到矚目的則是平臺演算法,演算法不只冰冷地為每一位平臺勞動者記錄著工作完成時間、積極接案與否,並可能在犯錯時直接凍結勞動者的帳號。

臺灣民眾最熟悉的零工勞動者可能就屬餐點外送員。去(2023)年底,全臺各地的外送員曾集結在立院前,高喊立專法保障勞權的訴求;今年中,隨兩大外送平臺合併新聞揭露,外送產業工會也赴公平會門口表達訴求,要求退回併購案件避免壟斷。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資料,2022年全臺的外送員已超過14萬人,這還不包括近數萬名的uber合作司機,其他如:清潔、裝修、水電、設計、攝影等服務配對平臺旗下登錄的各行各業勞工會員,皆存在同樣的難題。

世界各地零工勞動者都感受到演算法的擠壓和剝削,他們開始透過組織工會與抗爭活動爭取權利:包括歐美等先進國家也透過法規來積極回應。例如,歐盟試著在《平臺經濟勞動條件指令》中提高演算法在用於自動決策或監測時的透明度、公平性與人性化。西班牙早在 2021年8月就已施行「騎士法」,明確要求餐飲數位平臺將這些外送員(騎士)聘為受雇勞工,並規範數位平臺演算法的透明度,保障騎士們的勞動權益。

本座談將探討臺灣數位零工經濟中勞動者的困境,特別是演算法帶來的衝擊,以及政府如何透過法規設計來改善相關的問題,而從國際經驗當中是否有可借鏡之處?

活動議程
13:40–14:00 報到
14:00–14:05 活動介紹
14:05–15:50 焦點座談
主持人:蔡蕙如 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與談人:
邱羽凡 副教授(陽明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學院)
洪敬舒 主任(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
張乃文 主任(資訊工業策進會 科技法律研究所 價值拓展中心)
鄭力嘉 理事長(台北市網路平台外送員職業工會)
15:50–16:00 Q&A

※本活動全程免費。
※執行單位保留議程更改權利,若有變動以網站公告為主。

報名網址https://dnslearn.tw/20240527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