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中的媒體

吳宜庭/東海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媒體」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透過「大眾媒體」或「新聞媒體」來獲得知識,然後透過「傳播媒體」來傳遞這些訊息及知識,然而上述所提的大眾媒體、新聞媒體及傳播媒體皆統稱為「媒體」(media)。

「媒體」由拉丁字medius及medium而來,意指:「中間,中心,中介者,媒介」,亦有動態的媒介與傳遞之意。

由於資訊科技快速的發展,網際網路已成為眾多人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運用電腦及應用程式,能在圖片上、影片上甚至多種多媒體的整合上呈現更多樣化的效果,藉由引起更多人的興趣並前往觀看,也因為資訊數位化,導致原本的大眾媒體與新聞媒體逐漸進行轉型,而傳播媒體可能也從舊有的報紙,電視、廣播或雜誌轉向至電腦或手機透過網路在各地傳播。

社群媒體vs傳統媒體

  1. 傳統媒體:傳統大眾媒體傾向於使用線性概念化或面向源的定義,所呈現的資訊是單向的,沒有觀眾的回饋。[1]傳統媒體具有組織化體系及較高的專業素質,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與權威性。[2]與近幾年興起的網路媒體相比即時性與互動性較低,傳統媒體多以電視、報紙、廣播電台等方式,透過專業人員與設備藉由一對多的方式對大眾進行資訊的傳播。
  2. 社群媒體:人們用來創作、分享、交流的虛擬社區與網路平台,社群媒體傭有讓使用者進行編輯與發布訊息的權利,並且可以自行集結成某種類型的群體,社群媒體上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如:文字、圖片、音樂及影片,內容多以使用者的主觀方式呈現。[3]現今流行的社群媒體包含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Pinterest及TikTok等。

對於兩者間的差異,傳統媒體較針對區域性的訊息傳遞,而在社群媒體上,因為網路無邊界,所以世界各地的人皆可以透過網路在社群上傳遞訊息。傳統媒體在拍攝影片或撰寫文章上雖然可以立即製作,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上卻會因為需要印刷後發布或是透過機器轉播,而無法達到即時性,社群媒體則因為網路與通訊設備的進步,可以做到即錄即發布與隨寫隨上傳的效用。但傳統媒體的寫作內容風格與品質,會比社群媒體要客觀中立且更正式。

表1、傳統媒體與社群媒體之比較

傳統媒體 社群媒體
傳播管道 新聞、報紙、雜誌、廣播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Pinterest、TikTok
傳播者 記者、報社、專業人士 社會大眾
製作成本
寫作內容 具較嚴格的審核 自由
第三方公信力
即時性

社群媒體帶來的改變

1970年瑞士研究員發出全世界第一封電子郵件,人們開始擁有網路上的「群組」,並開始討論各種話題,進而延伸發展到現今的社群,最知名的社群軟體Facebook,最早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就讀學士時,在校內蒐集相片,並架設了「Facemash」網站吸引了許多訪客,雖在那時期網站遭受到關閉,但他也因此受到啟發,並在後續與幾名夥伴成立公司,推出了供大眾使用的Facebook。在2005年Youtube問世,免費讓使用者上傳及分享影片,2006年Spotify創立,使用者可以分享音樂撥放清單。[4]

根據2016年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MIC)對台灣民眾的新媒體與網路社群行為研究顯示,在使用Facebook時有60%的網友會因而減少瀏覽報紙、雜誌或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的時間。[5]

在社群媒體使用的如此頻繁的情況下,同時也必須兼顧網路安全與資訊安全的問題。根據2022年的報導,在2021年期間社群媒體服務品牌遭受到釣魚攻擊的比例為最多,透過假冒各大知名品牌來獲取受害者信任[6]。在2021年時,美國聯邦貿易委會員(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發布消費者警訊,發現詐騙者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假冒知名人士的詐騙案不斷增加[7]。同年,歐盟消費者組織(The European Consumer Organisation,BEUC)對TikTok惡意利用年輕用戶的資料及權利提出投訴,因為其社群多次侵害歐盟消費者權利,也未保護兒童免受隱藏廣告及不當內容的侵害,雖然短短數年內,TikTok已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並擁有數百萬用戶,但TikTok的侵權行為卻一再辜負使用者。[8]

結語

網路的發展加上人們的創新,逐漸吸引眾多人使用社群媒體,透過社群在上面分享訊息與好友們互動或是從上面找尋所要的內容,甚至廣告商會在上面投放廣告獲取收益,不同類型社群平台,已逐漸朝專業分眾社群發展,未來對於內容選讀及傳播的要求也會愈來愈高。而社群媒體的發展將現實與數位世界連結更緊密,並且可能會成為網路購物的主要管道,有四面八方的網路資訊自動找上門,交友也不受地域限制。[9]雖然社群媒體的發展日漸增長,但是在資訊安全這塊仍需持續加強,不論是修正條款或是加強政策,在社群上的使用者也須警惕自己在網路上的所作所為,因為所有的行徑皆會被記錄,並且不是能輕易被抹除的。

[1] Ade Kusuma & Adiasri Putri Purbantina & Citra Rani Angga Riswari & Ririn Puspita Tutiasri(2020). Is Online Media More Popular Than Traditional Media To Advertise a Brand in the Digital Age? (Jun. 11, 2022)

[2] 陳國祥(2020).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傳統媒體業該如何求新求變?檢自: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17442 (Jun. 11, 2022)

[3] Dewing, Michael(2010). Social Media: An Introduction. 檢自:https://bdp.parl.ca/staticfiles/PublicWebsite/Home/ResearchPublications/InBriefs/PDF/2010-03-e.pdf (Jun. 11, 2022)

[4] 孫耕悅(2020). 社群媒體何時興起、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當前社會環境下的現況。檢自:https://108104048.medium.com/social-media-d53a0b181074 (Jun. 11, 2022)

[5] 蔡美瑛(2016). 傳統媒體如何因應新媒體發展的衝擊(一):序言。檢自: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bcb3521e-5774-4a71-a283-27d40af25404 (Jun. 11, 2022)

[6] TWNIC(2022). 2021 年假冒各大品牌的釣魚攻擊,以社群媒體為最頻繁的類型。檢自:https://blog.twnic.tw/2022/03/23/22542/ (Jun. 11, 2022)

[7] TWNIC(2021). 詐騙者在社群媒體上假冒 Elon Musk 等知名人士,以多種詐騙手法,半年内詐得高達 8000 萬美元。檢自:https://blog.twnic.tw/2021/05/27/18780/ (Jun. 11, 2022)

[8] TWNIC(2021). TikTok被指控大規模侵犯歐洲用戶權利。檢自:https://blog.twnic.tw/2021/03/16/17245/ (Jun. 11, 2022)

[9] 許凱玲(2011). 10個社群媒體的未來發展趨勢。檢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18898/BN-ARTICLE-18898 (Jun. 11, 2022)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