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IC文摘 — IPv6:地理位置定位是關鍵

本APNIC文摘原標題為When it comes to IPv6, we need to be promoting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由E. Marie Brierley撰文。

本文提筆初衷是比較IPv4的電信級網路位址轉譯(Carrier-grad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CGNAT)的總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但作者E. Marie Brierley表示抵擋不住自己的IPv6倡議熱情,最終僅聚焦於TCO中他最關心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企業的IPv6部署不足。

全球IPv6部署是場漫長的戰役。電信業者和企業遲遲未轉換至IPv6,促升多元轉接技術及運作上的變通做法彌補此真空。雖然許多人認為這種方式是最佳實踐,但Brierley明言,這充其量只是擴充做法,從未、也不應作為長程的IPv6轉換策略。

甚至有主張認為,這些變通作法並未促進真正的IPv6轉換,而反而延遲了轉換進程。

那麼,我們手邊有什麼工具,可以幫助大家逃出這個惰性導致的死胡同?

Brierley提議,大家不僅需跳出資訊科技的框架思考,更需以遞增收益的觀點,檢視TCO 如何延遲IPv6部署。

從行銷學習

對任何企業而言,首要考量都是收益。收益的生成、保護,及管理是基於多種可調整的因素累積遞增,而非仰賴單一要素。

若以遞增收益最大化的概念看待IPv6部署,就可以強化轉換至IPv6的提案說服力,同時擴大潛在決策者和投資者人選。在行銷領域中,具影響力的決策者有更多搶先採用新興科技的空間,更重要的是,他們亦握有預算。Brierley指出,在仰賴IP的地理位置定位解決方案急速成長下,行銷的技術需求更與IPv6轉換不謀而合。

點擊率(click-through rate,CTR)和轉換率分別是數位行銷的2個關鍵效能指標,關乎顧客點擊的商品,以及最終是否完成購買。全球的平均轉換率始終低於3%,這也表示此領域中任何增益改善都是無價。而更精準的定位廣告和網站內容的目標客群地理位置,就是可能的方法之一。

Brierley住在美國內華達州,但他的IP定位常顯示周邊其他州,如約700公里遠的加州洛杉磯,兩州之間的社經文化更有天壤之別。

Brierley住的地方遍佈土狼、蠍子、印第安保留區及牧場,但不正確的地理位置定位,卻將他定位到海灘、比基尼和羽衣甘藍沙拉的城市。在建立對數位行銷企劃至關緊要的人口群像剖析時,這種錯誤地理位置定位會浪費大量成本。

GeoIP資料供應業者MaxMind City去年指出, IPv6的地理位置定位比IPv4準確約9%,高於2020年的7%。根據Brierley個人經驗,在與行銷人士討論IPv6轉換時,IPv6在地理位置定位上的優勢馬上就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可參考案例研究)。一旦計算過對收益的影響和浪費掉的成本,他們每個都變成IPv6傳教士。此類對話讓他們更容易與IT合夥,甚至資助IPv6轉換,也成為打破IPv6部署僵局的大好良機。

合作和使用者案例是關鍵

有些意見主張IPv6部署高峰期已過,業界應該向前看,宣布IPv6已死並轉向使用其他協定。Brierley不同意此說法。但他也指出,如果我們仍無法就為何IPv6轉換如此漫長達成共識,或更重要的,同意一起推動IPv6轉換的跨領域合作戰略,那現在這惰性導致的僵局極可能繼續延長,直到下一個變革出現。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與亞太網路資訊中心(APNIC)合作,定期精選APNIC Blog文章翻譯摘要,提供中心部落格讀者了解目前亞太地區網路發展之最新趨勢。原文標題為When it comes to IPv6, we need to be promoting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圖片來源: APNIC Blog(原始圖片來自Unsplash,由 CardMapr.nl 上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