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IC文摘 — 利用ccTLD資料研究本地IXP影響

本APNIC文摘原標題為Using ccTLD data to study the impact of local IXPs,由Terry Sweetser撰文。

研究網際網路路由資料常會發現有趣的趨勢。本文作者最近特別關注使用國碼頂級域名(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ccTLD)的網站和路由。網際網路協會(Internet Society,ISOC)研究多種脈絡下本地網際網路交換中心(Internet Exchange Point,IXP)的影響,而這鼓勵作者進一步探究兩者的交集。

作者已將研究結果整理成報告發布。此研究使用包含延遲、過路數(hop count)和自治系統號碼(Autonomous System Number,ASN)等技術性資料,但作者發現,ccTLD使用富含網路工程師過去常忽視或避免的文化因素。也因此,本報告使用跨領域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資料揭露的重要發現之一,是商業和營運模式在這種等級的分析上很重要。以工程角度而言,營運模式指的是主機代管公司或網路如何建置、提供服務。

某些網路營運業者的營運模式,是他們本身的地理位置在離服務對象很遠的一兩處。對終端使用者而言,這表示他們無法享受低延遲;事實上延遲會很高,或他們會需要透過本地IXP存取目標網站,沒有任何好處。

上述模式的極端反例,則是營運業者部署多個anycast DNS及代理伺服器於多個IXP。如此一來,他們能保持低延遲,對使用者來說各種技術指標都很優異。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不同的營運模式。

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標榜「把所有東西送到所有人眼前」、無所不在,但實際指標差距很大。他們的營運模式並非向客戶販售最佳化路徑;事實上,客戶可自行決定想採取的路徑。結果是ccTLD內容遍佈網路中,不分地區、橫跨全球。

最後一種,也是最重要的營運模式,是在如日本、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的當地組織。此模式裡文化因素特別明顯,網站都使用當地語言,域名使用當地ccTLD,網站主機也都架設於本地的資料中心。

本地IXP尤其樂見最後一種模式。日本、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延遲表現指標分別是6.17ms (91.34%)、10.78ms (89.62%)和5.40ms (81.59%)。這些數字唯有良好的網際網路互連架構才能達成。

作者研究澳洲資料時,很驚訝地發現大部分澳洲網站(以域名數量計算)主機都設於海外,如新加坡、英國、美國及加拿大。Ng和Taneja的2019年研究發現全球可依網路使用類似性,分成5個或18個群集。若進一步以5個群集的基礎分析,則可發現澳洲使用者瀏覽的網路內容來源,與上述主機位置一致。

Ng和Taneja的18個群集分析中,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國家之間通常會因網路使用高度類似形成群集,但在此之中,新加坡的網路使用並不與東南亞地區類似,而更相近於西歐及美國。澳洲所屬的群集則包括紐西蘭、加拿大、葡萄牙和斯堪地那維亞地區。

網際網路的本地化是否是影響一國網路使用習慣的可能因素?資料顯示答案是肯定的。日本、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指標顯示這些國家的網路內容八到九成都是本地內容,而ASN來源分析更顯示,這些國家的本土企業都積極提供主機代管服務。

以印尼為例,有42,909筆ccTLD域名設置於超過600個本地ASN之上,僅34,986筆ccTLD域名設置於75個外國ASN。印尼國內服務供應業者的總市佔率,以八比一的比例遠遠領先跨國企業和外國營運業者。這也顯示,在地化的概念在ccTLD資料中特別具有意義。

以ccTLD和IXP的宏觀角度而言,則可看出,本地互連和本地主機代管服務的技術維運不僅休戚與共,更仰賴當地企業、本土內容創作和本地網際網路使用者。

整體而言,真正加固這些元素彼此之間連結的,是內容和消費者之間的文化連結。兩者之間連結越緊密,營運模式符合活躍ccTLD的技術及文化需求的本地IXP、主機代管基礎建設和網路服務供應業者,也將因此雨露均霑。

根據以上,作者向政府和發展單位提出簡單的建議:若想促成活躍的本地ccTLD使用,最重要的就是本地內容,以及連接所有國內網路營運業者的本地IXP。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與亞太網路資訊中心(APNIC)合作,定期精選APNIC Blog文章翻譯摘要,提供中心部落格讀者了解目前亞太地區網路發展之最新趨勢。原文標題為Using ccTLD data to study the impact of local IXP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