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路講堂:注意力經濟持續發燒,我們該如何看待演算法?會後報導

(8月26日台北訊) 台灣網路講堂於今日舉辦「注意力經濟持續發燒,我們該如何看待演算法?」,由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的陶振超理事長擔任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李政德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敏求智慧運算學院李韶曼助理教授及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何明諠研究助理,分別從社會學、公共政策、技術與人權角度切入探討注意力經濟中演算法恣意發展下發生的問題,以及減緩這些問題的可能方案。

陶振超理事長表示,注意力在過去一直是傳播媒體的專長,從電視、報紙、廣播、雜誌都有針對不同背景的閱聽人掌握注意力,其他的商業組織甚至政府要接觸到這些人們,透過媒體是一個最直接的方式。隨著網際網路出現之後,社群平台科技業者經過演算法分析,在非常短的時間改變了傳播媒體生態及資訊取得的方式,注意力經濟除了過去傳統媒體外,科技業者也扮演重要角色。

李政德副教授首先說明針對注意力的研究其實已有一段時間,只是在近年因社群媒體發展而備受注目。就使用者應當如何自處這個問題,他建議每位網路使用者都應該要意識到自己的數位足跡,也因為演算法無所不在,大家也應當意識到演算法存在著偏差,會產生同溫層效應,也因次需要對於所獲取的資訊保有質疑態度並加以求證。他也提醒惡意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存在,可能讓不實內容變得看起來很真實。當被問及有關演算法是否真有可能是透明、可解釋或甚至是道德的,李政德表示,可解釋的AI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是因為人們在社群平台的獲取資訊方式,多是圖像化或簡短訊息,當解釋某個訊息為何推薦到使用者眼前的資訊遠多於使用者所真正要閱讀的內容時,加上手機介面有限的空間,以及大多數使用者不在意「解釋」,其實要實踐可解釋性還有一段路要走。

李韶曼老師則主張,科技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中立或無害的,而我們的日常確實也已經被諸多的網路中介機構所掌握,這些業者在盈利考量下自然會關心希望找到能夠引起大眾注意與點擊的服務與資訊。他特別提到政治主權與消費者主權兩種不同的主權概念,認為消費者個人的偏好易受到AI所形塑之輿論所支配,但是政治主權應該是公民藉由政治程序廣泛交換資訊與觀點,並透過公共論壇的審議,達成民主自治之目標。社群媒體發展下,消費者主權模式直接套用在政治討論中,例如政治廣告的推波助瀾,可能會影響到選舉結果,對於民主的發展是具傷害性的。而目前的解方多是業者自律的措施,像是公開政治廣告資料庫等,他也認為政府便當適時地介入管制,並期待能夠有一個平台可以讓不同利害關係人彼此交換觀點,產生更多的民主的討論。座談主持人陶振超理事長也提醒,政府在政治爭議的介入也可能變成政治工具,要格外謹慎。

何明諠專案經理引用Tim Wu(吳修銘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觀點:注意力產業一直都在,問題不是注意力產業本身,而是注意力產業在哪裡賺錢?和過往傳統媒體時代,數位時代在演算法下產生了更大的負面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關心的原因。他也舉出近期大型科技業者公開資訊報告為例,說明人工智慧在內容審核上其實也扮演了很吃重的角色,被用來決定哪些內容應該被移除。為了讓內容審查機制透明化,國外也有公民團體提出聖塔克拉拉原則,就平台業者審查內容的數量、是否告知以及救濟管道等提出建議。對於社群平台業者應當扮演哪一種角色的提問,何明諠也期許大家思考,其實我們對未來社群平台樣貌的想像,等同於我們對網際網路未來樣貌的想像。他也帶出大家可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例如網際網路一開始創建所標榜的自由、開放與流通的目標,當今社群媒體的發展現況是否已偏離?每一種的社會價值出現時,本來就只代表著某個或某群人的判斷選擇,而演算法某個程度就是類似的運作,只是更強化了效果而已。

*因應疫情本場次全程直播,直播連結如下:
注意力經濟持續發燒,我們該如何看待演算法?

台灣網路講堂網址: http://twsig.tw/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