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台灣網路講堂第三場次會後報導

台灣網路講堂活動網站:https://twsig.tw

(5月26日台北訊)台灣網路講堂於今日舉辦「社群網路中的性別歧視與性別暴力探討」,邀請數位女力聯盟張凱強秘書長進行數位時代下的性別暴力樣態引言報告,與教育部性平委員會李雅菁委員、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法務部檢察司蔡沛珊調部辦事檢察官及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制學系暨研究所戴伸峰教授共同探討在資訊網路社會的多元發展下,社群網路中的性別歧視與性別暴力。

張凱強秘書長在引言報告中提到,國際間對於數位性別暴力或歧視尚未達有共識的定義,並且介紹了數位女力聯盟過去一年探索相關課題所歸納的五大種類分別為:基於性別的隱私權侵害、基於性別的仇恨行為與言論、數位性騷與虛擬性侵、數位人口販運性剝削以及基於圖像影音的濫用。

林萃芬心理師則從包括加害者以及被害者的心理提出其觀察,她特別強調數位性別暴力對被害者造成的傷害可能難以抹滅,也會一直在心理有很重的負擔,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單單是要求被害者不要上網,並不是解決方案,也因此有必要審慎思考對此類事件發生的防範。

戴伸峰教授提及網路犯罪成本低,獲得效益卻很高,恐怕是不容易阻絕的問題,可能的方案就是要提高犯罪的成本。他也舉出法令周全化不見得可以降低犯罪率,除透過矯正、心理治療支持外,進一步針對犯罪現象的腦部研究或有進一步專研的必要性。

蔡沛珊檢察官則舉出在相關案件上,近年男性受害者比例增加的趨勢,並且針對情人分手後遇到有一方威脅公開交往期間的私密影音情境,提出包括蒐證、報警、透過像是iWIN機制通報等管道,盡快下架可能已散播出去的照片等建議。

李雅菁老師則分享了教育現場的經驗,教師要處理的不只是被害者,還有加害者。例如對加害者就要教育有關同理心,並提醒學生相關的刑事罰責等;她也推薦了教育部所提出的五不四要口訣,作為避免數位性別暴力,以及當不幸成為被害者時的自救策略。她也提醒,家長與教師應能理解包括性傾向等議題,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後,才會願意求助。

*因應疫情本場次全程直播,直播連結

2021年「台灣網路講堂」活動,透過系列座談及演講,觀察國際網路治理重大議題,並進一步檢視這些議題對台灣的意涵或衝擊;也期能藉推廣活動推動多方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對話模式,針對不同網路公共政策議題,找出共識與分歧點,以期能建構一個考量不同族群與多方利害人的治理方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