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逾30年的網路面臨不確定的未來

網路發展至今已逾30年,但現在正面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今(2021)年1月,烏干達在選舉期間對該國公民斷網,除烏干達外,在今年3月,尼日、查德及塞內加爾等國也相繼關閉國內網路,其他斷網案例還包括:坦尚尼亞、衣索比亞、辛巴威、查德、幾內亞與蒲隆地等國。在2019年,非洲國家共全面或部分斷網25次,2018年為20次,2017年則僅有12次。

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東非地區諮詢與研究經理Francis Hook表示,在2019年,全球33個國家間共發生213次斷網,斷網作為政治工具已成為流行。他接著補充,過去15年來不時發生斷網事件,嚴重程度及原因(如維護安全、減少政治動盪與暴力及加強控制)各不相同,但影響層面相當廣泛。網際網路協會(The Internet Society,ISOC)將斷網定義為:破壞網路通訊,特定人口、地點或存取方式因此無法使用網路;通常目的是為了限制資訊流通。

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全面斷網將對醫療保健、教育及企業的經商能力產生深遠影響。若斷網僅限於社群媒體平臺,影響將減少但破壞程度仍大。Hook表示,在動盪期間關閉社群媒體平臺影響甚鉅,雖然這可能就是政府斷網的初衷。即使原意只是透過斷網阻止平臺上的不實政治資訊,但情況極可能急轉直下,最後演變成政治審查制度。

根據網路人權組織Access Now,疫情期間,共有數億人受到斷網影響,其中斷網次數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其他國家如葉門、土耳其、古巴、越南、巴基斯坦、埃及、阿爾及利亞、肯亞以及蘇丹也被點名。儘管斷網國家的名單在增加,但非洲地區以及全球的斷網次數卻呈現下降趨勢,這使人們開始期待,政府減少對網路的控制或許是今年趨勢。

相關連結:

https://itedgenews.ng/2021/03/09/30-years-old-and-behind-bars-the-story-of-the-internet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