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IC文摘— 公共網際網路 vs. 非公共網際網路

本APNIC文摘原標題為Public Internet vs Non-public Internet,由Azhar Khuwaja撰文。

以雲端為主的基幹網路數量持續增加,技術亦不停發展,更能配合各種不同的服務應用。雖然此應用因觀點不同難以具體評估數量,但無論從地區覆蓋率、網路連接點(point of presence,POP)數量、佈署光纖長度,到頻寬可承載的位元數,都可看出以雲端作為網路基幹越來越普遍。

在作者去年〈是否應改變在雲端時代推廣IPv6的手法了?〉(Opinion: Do we need to change the way we promote IPv6 in the cloud era?)的文章中,他曾指出雲端的普及已經徹底改變企業自架網路基礎建設的需求,也因此,即使地區網路註冊管理機構(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ie,RIR)向這些企業組織強烈推銷IPv6,他們也難以感受到IPv6的必要。

眼看雲端為主的骨幹網路越來越普及、雲端為本的基礎建設和虛擬資源都以驚人速度成長,更不用說許多企業直接利用雲端作為資料中心,作者希望進一步探討雲端興起對網際網路管理的影響,同時他也質疑,RIR對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的如此改變是否做好準備,他們又如何看待自身責任逐漸限縮的未來?

作者表示,他一直相信網際網路只有一個。但他認為,雲端時代出現了兩不同的網際網路:公共網際網路(public Internet)和非公共的網際網路(non-public Internet)。作者解釋,非公共不一定代表「私人」;一般而言,大眾還是能透過網際網路使用大部分雲端資源。他指出,「非公共」的用語是用來區別雲端業者自認「更安全、效能更好」的全球網路,以及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

作者本身即為雲端工程師,比一般人更了解雲端業者如何費盡心力讓提供的網路服務更快、更有效,也更安全。畢竟雲端服務不像僅此一家的公共網際網路,必須無時無刻面對眾多競爭者。

但是,無論是那家雲端業者,都只想把客戶的IP訊務留在自己經營的全球網路(也就是自家雲端)。雲端網路賦予企業使用者更多控制權、也可自由利用更客製化的量測標的,確認網路的效能和安全。以這個面向而言,作者承認雲端網路的確優於公共網路。他比喻,雲端網路的設計像是業者依自身需求,將最有利於自家網路的協定和擴充程式組裝而成,換句話說,就是網際網路的「科學怪人」。(a Frankenstein of protocols and extensions)

作者認為,我們正迎來「專屬軟體網際網路」的時代,各家雲端業者將持續各自經營、管理自家的全球網路。隨著非公共網路成為主流,所謂的「公共網際網路」很可能因此退至邊緣(如「最後一哩」或「最初一哩」),用途僅剩下連接使用者和雲端業者提供的網路。

那麼,RIR對這個發展又有什麼因應計畫?作者認為,諸如發配IP位址、推動IPv6、指派自治系統號碼、推廣路由最佳化及最佳安全作法,以及各種培力宣導計畫等,都是RIR過去做得很好、未來也應持續努力的項目。

然而,由於雲端業者不一定會公開自家骨幹網路分配、使用IP位址的規劃,RIR最重大的責任之一,即時更新WHOIS資訊,很可能也將因此難以達成。屆時,RIR的重要性或將持續削弱,作者也鼓勵讀者一同持續關注兩種網路未來的勢力消長。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與亞太網路資訊中心(APNIC)合作,定期精選APNIC Blog文章翻譯摘要,提供中心部落格讀者了解目前亞太地區網路發展之最新趨勢。原文標題為Public Internet vs Non-public Internet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