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IC文摘—New IP與新興通訊技術(下)

本APNIC文摘原標題為New IP and emerging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由APNIC首席科學家Geoff Huston 撰文。

Geoff Huston認為值得關注的7項新興通訊技術,在先前的兩篇文章當中,我們已分別向讀者介紹了光同調(optical coherence)、5G、IPv6、瓶頸頻寬和雙向傳播時間(Bottleneck Bandwidth and Round-trip propagation time,BBR),以及快速UDP網路連線(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QUIC)等5項,本文將接續介紹最後2項,分別是無解析器DNS(Resolverless DNS),以及量子網路(Quantum networking)。

無解析器DNS

HTTPS作為隱私保護技術的歷史幾乎和防火牆一樣久,也因此,作者認為DoH將DNS放到HTTPs傳輸的做法並不算特別創新。值得注意的,反而是「伺服器推送」(server push)功能的變革。

「伺服器推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網頁加載效能。簡單來說,「伺服器推送」做的是在瀏覽器與伺服器建立HTTP/2連線後,由伺服端主動將HTML中關聯的CSS、JavaScript、圖片等資源,先行推送到瀏覽器快取起來。在此情境中,DNS查詢跟回應對HTTP而言就跟任何其他資料物件一樣。換句話說,HTTP大可在沒收到DNS查詢的情況下,主動推送DNS回應。

作者解釋,我們之所以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彼此溝通,是因為我們用來指稱特定資源的名字,也就是網域名稱,是統一一致的。這表示不管使用者用的應用程式、DNS查詢目的為何,得到的DNS回應都會一模一樣。但是,在「伺服器推送」的情境下,因為網站可以自行將DNS回應推送給使用者,他們就不需要遵守上述「統一一致的域名定義」規則,而可以自行定義域名。這會造成原本統一整合的名稱空間(name space)裂解為多個各自獨立卻部分重疊的名稱空間,進而產生域名衝突。

量子網路

歷史上,在人類技術還未能製造電腦時,數學家就已經可以計算出有了電腦後,哪些問題可以透過電腦解決,哪些普通電腦仍無法計算。在人類還未能製造量子電腦時,人類就知道哪些當時無解的問題可以透過量子電腦解決。以此類推,量子網路勢必將成為現實。但究竟量子網路會跟量子物理學一樣,成為只有少數人能理解的超進階版數位網路,還是成為未來數位服務的基礎架構,目前則難以推斷。

作者最後預測,隨著網路技術持續發展,人們將越來越缺乏動力繼續維護「單一整合、互相連結」的網際網路。另一個可能的發展則是應用層握有越來越多掌控權,而應用層的業者會為了經濟利益而選擇獨占手中的資料。

換句話說,網際網路目前的進化方向是所有資源逐步集中於裝置、應用層,網路的重要性除了「傳遞封包」別無其他。也因此,作者判定,New IP這種從頭到尾搞錯重點的提案,終將成為歷史塵埃。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與亞太網路資訊中心(APNIC)合作,定期精選APNIC Blog文章翻譯摘要,提供中心部落格讀者了解目前亞太地區網路發展之最新趨勢。原文標題為New IP and emerging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