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IC文摘—透過RFC探索網際網路發展史

 

(圖片來源:APNIC部落格)

本APNIC文摘原標題為An RFC a day reveals an Internet in the making,是由APNIC部落格作者Adam McFillin撰文,主要介紹網路藝術家Darius Kazemi在2018年底所發起的重新檢視早期網路歷史標準的計畫內容,藉以回顧早期網路的發展歷程。

Kazemi的早期網路歷史回顧計畫主要是針對1969年發出的第1則Request for Comments(RFC)至第365則RFC,在具有歷史里程碑意味之50週年(2019年)的元旦起依序每日檢視並評論1則的內容,以期能自早期建構新技術的標準制定者彼此溝通的歷程與經驗中學習。

大家可能以為回顧這365份技術規格文件是艱難任務,但事實上這些早期文件當中有許多並非正式文件,可能只是一個提案、一個計畫、一個通知,或只是一份會議紀錄。Kazemi用紙張版本的mailing list來形容這早期的RFC系列,這些文件透過人工方式維護,並透過郵寄方式將文件寄送至ARPANET有關人士,也是我們當今所說的「網路社群」,在一開始,這所謂的網路社群其實只包含了6位成員(RFC3中有描述)。

一直到RFC114之後,這些RFC文件才真正開始透過電子方式傳遞,而RFC114正是有關FTP的標準;此項第一次出現的FTP標準和當今我們所使用的FTP標準有很大的差異,一直到1972年版本的FTP才與當今版本類似。

在前365個RFC涵蓋的三年期間,關於聯網主機命名方式的課題一直是爭議點,即便到了今日,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仍是熱門爭論議題。儘管這些早期RFC出現的許多協議現在已被新的標準取代,或甚至根本沒有實現,但仍有一些協議一直沿用至今,Kazemi以Telnet為例,說明當今仍能依1971-72年所訂規範來建立Telnet Client。 

儘管Kazemi所回顧的早期RFC所涵蓋時期,當今網際網路的主要基礎建設標準尚未出現,不過運用RFC來討論與發展網路互聯標準的方式持續至今,目前則是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帶領討論。

RFC的影響力也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而增加,到了1972年7月RFC 365發行時,發布對象的列表已增加至大約50個不同的機構,如今RFC的作者數量已達數千人,且對網際網路標準制定過程有興趣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有關 Kazemi的歷史RFC回顧計畫的內容可參考此網址,另外還有個有關RFC 的50週年紀念RFC 8700,也值得看看。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與亞太網路資訊中心(APNIC)合作,定期精選APNIC Blog文章翻譯摘要,提供中心部落格讀者了解目前亞太地區網路發展之最新趨勢。原文標題為An RFC a day reveals an Internet in the making

Scroll to Top